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6年  第34卷  第5期

沉积与沉积矿产
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特征及地质意义
王鹏万, 斯春松, 张润合, 李娴静, 马立桥, 黄羚, 徐云俊, 鲁慧丽
2016, 34(5): 811-81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1
摘要:
为厘定滇黔北坳陷寒武系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揭示成岩流体与岩溶作用的潜在联系,并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基于镇雄羊场碳酸盐岩剖面实测及系统取样基础上,采用微量元素、碳氧锶同位素及铸体薄片等分析手段,地球化学与岩石学方法相结合,探讨碳酸盐岩古海洋环境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滇黔北坳陷寒武系清虚洞组-娄山关组整体为海相环境,古海洋温度处于12.82℃~32.84℃之间,主体为温暖或炎热的亚热带气候。海平面具有主体震荡下降的趋势,存在8期海平面变化旋回,发育对应的岩相组合,其同位素演化曲线可作为地层划分...
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湖相藻叠层石礁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王颖, 王晓州, 廖计华, 朱石磊, 蔡露露
2016, 34(5): 819-82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2
摘要:
湖相碳酸盐岩研究正处于不断探索和认识阶段,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湖相碳酸盐岩储层的发现,使主要借鉴海相碳酸盐岩理论的湖相碳酸盐岩研究得到关注和重视,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和认识。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藻叠层石礁是湖相碳酸盐岩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对于丰富湖相碳酸盐岩理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地震剖面的振幅反射结构,钻井岩性剖面,岩芯沉积结构、构造观察,岩芯薄片孔渗及成岩分析,测井曲线反映的沉积物粒序变化及旋回组合特征等现象的综合分析,总结出了白垩系藻叠层石礁的主要特征及主控因素。藻叠层石礁以叠层石为格架,藻类的黏...
湘西北龙山地区下奥陶统桐梓组潮坪风暴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黄乐清, 刘伟
2016, 34(5): 830-84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3
摘要:
报道了湘西北地区早奥陶世桐梓组地层中的风暴岩,并对该套事件沉积体的区域展布及表现形式进行了系统阐述。通过对野外剖面的仔细观测和室内资料的综合研究,普遍见指示潮坪环境的半球状叠层石、羽状交错层理等,并识别出各种侵蚀-撕裂构造、粒序层理、韵律层理、变形层理及沙纹-波状层理等风暴沉积标志,丘状交错层理常保存不全,综合分析后认为该风暴岩为潮坪风暴沉积,并进一步划分出4种类型的风暴沉积序列。同时,区内桐梓组见有大套滑塌重力流沉积,经对比,可能为同一飓风事件在不同环境中产生的不同物质记录。该套风暴岩具有重要...
方解石充填物对于深层古岩溶洞穴保存的独特意义——以塔河地区奥陶系为例
雷川, 陈红汉, 苏奥, 许学龙, 周海
2016, 34(5): 842-8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4
摘要:
塔河油田奥陶系古岩溶洞穴埋藏深度之大在世界范围内罕见,但对其为何没有垮塌殆尽的原因却知之甚少。为了探究其保存机制,对比了Fort Worth盆地奥陶系深埋洞穴,发现大量缝、洞充填方解石是塔河地区洞穴中常见且特有的充填物。在统计和综合分析缝洞方解石充填物地球化学数据的基础上,以洞穴充填方解石成因类型为切入点,详细分析了构造运动背景、热液活动、油气充注、方解石的产状以及洞穴受力情况,通过与Fort Worth盆地深埋洞穴埋藏史的对比和分析,提出塔河地区深埋岩溶洞穴的一种保存机制。研究区岩溶洞穴方解石...
银根-额济纳旗盆地苏红图坳陷H井锆石LA-ICP-MS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王香增, 陈治军, 任来义, 刘护创, 高怡文
2016, 34(5): 853-86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5
摘要:
苏红图坳陷位于银根-额济纳旗盆地的北部,该区勘探程度较低,地层格架尚不明确,特别是对于深部火山岩所在地层年代存在很大争议。研究区火山岩发育,火山活动对油气成藏影响较大,但火山活动期次尚不明确。通过对研究区一口钻井系统取样,样品涵盖浅部的沉积岩和深部的火山岩,开展样品的锆石U-Pb年代学研究,以期为以上问题的解决提供证据。结果表明:①无论是碎屑锆石还是火山岩锆石,除了少数古老年龄的锆石属于变质成因,其余年轻的锆石均属于岩浆成因锆石。每个样品均有3组年龄,且不同样品的锆石年龄组有所重叠。②深部火山岩...
黔东北黑色泥岩盆地含锰岩系的铁锰地球化学特征
潘文, 禚喜准, 陈骁帅, 杨胜堂, 赵爽
2016, 34(5): 868-8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6
摘要:
黑色泥岩盆地内的菱锰矿矿床中常伴生大量黄铁矿,由于菱锰矿和黄铁矿的沉积过程难以直接观察,铁锰的富集关系尚不明确。为了探讨二者的相互关系,以黔东北西溪堡锰矿的典型剖面为例,根据岩石薄片、TOC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分析了含锰岩系及其顶底板的岩性序列、矿物组合和铁锰地球化学特征,与现代沉积的菱锰矿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在黄铁矿和菱锰矿富集关系上,西溪堡锰矿与现代波罗的海具有类似特征。含锰岩系顶板和底板的锰含量较低;含锰岩系内部的Mn含量波动很大,与铁含量呈负相关。黄铁矿和菱锰矿的沉淀析出具有先后...
动态图像法应用于海滩沉积物粒度粒形测试及其与筛析法的比较
罗章, 蔡斌, 陈沈良
2016, 34(5): 881-89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7
摘要:
筛析法是海滩沉积物粒度分析较经典和常用的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利用动态图像法分析沉积物粒度逐渐得到推广。本文利用动态图形法和筛析法对海南岛5个海滩剖面20组沉积物样品进行粒度粒形测试,并将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粒度进行比较。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测试结果重复性好,精度高;通过与筛析法的对比显示,动态图像法与筛析法的测试结果非常接近,粒度级配曲线基本一致,各个粒度参数值很接近且相关性非常好(R2>0.94);由动态图像法得出的粒形参数可以看出,粒径相当的不同海滩沉积物粒形参数有很大差别,同一海滩...
现代沉积与环境
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
蓝先洪, 秦亚超, 王中波, 陈晓辉, 密蓓蓓, 黄龙
2016, 34(5): 892-90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8
摘要:
为探讨渤海东部晚更新世以来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对渤海东部DLC70-1孔157个沉积物样品进行了化学成分、粒度及测年分析。结果表明,晚更新世以来研究区沉积物的物质来源与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根据DLC70-1孔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钻孔岩芯可划分为6层,反映了末次间冰期(暖期)晚期以来渤海东部沉积物物源的变化以及海面波动。Al2O3、MgO、TFe2O3、MnO、TiO2、Cu、Zn、Pb、Cr和Rb等元素与细粒沉积物呈正相关,SiO2、Na2O与粗粒沉积物呈正相关,K2O、Sr和Ba分布与...
东海表层沉积物碎屑矿物组合分布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指示
张凯棣, 李安春, 董江, 张晋
2016, 34(5): 902-9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9
摘要:
为进一步明确东海陆架区的沉积物物源及水动力环境,对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碎屑矿物进行了鉴定分析。研究区共鉴定出49种重矿物、8种轻矿物。根据碎屑矿物的组合分布结合矿物形态特征,将东海陆架区划分为三个矿物区,内陆架矿物区、外陆架矿物区及虎皮礁矿物区。内陆架矿物区,动力分选是影响碎屑矿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物质来源相对单一,碎屑矿物主要来源于现代长江物质,闽浙沿岸近岸河流的输入,人类活动也对该区的矿物组成产生一定的影响;外陆架矿物区,重矿物分布的主控因素是长期的分选作用,主要是长江物质经后期改造形成,现代长...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马五1+2亚段岩石类型及沉积环境
刘新社, 熊鹰, 文彩霞, 李凌, 王飞燕, 何为, 杨清宇, 肖笛, 谭秀成
2016, 34(5): 912-9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0
摘要:
受多期岩溶叠合改造影响,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原岩组构遭受破坏,制约了对原始沉积环境及沉积相的恢复研究。基于岩芯、薄片及阴极发光研究,通过原岩组构恢复,在区内识别出5种主要的原始碳酸盐岩类型及7种成岩作用产物岩石类型,并总结出5种岩石类型组合,分别形成于局限-蒸发台地内的颗粒滩、滩间海、丘滩复合体、台坪和局限瀉湖沉积环境。纵向上可构成局限瀉湖-颗粒滩-台坪、局限瀉湖-丘滩复合体-台坪等4种典型的向上变浅沉积序列。结果表明,颗粒岩类与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类是盆地东北部马五1+2...
西湖凹陷平湖组潮汐砂脊的发现及意义
吴嘉鹏
2016, 34(5): 924-92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1
摘要:
西湖凹陷平湖组受潮汐影响作用明显,但前人研究鲜有提及潮汐砂脊这种典型的潮汐作用下的沉积体。综合运用地震、测井、岩芯及分析化验资料,在西湖凹陷平湖组发现潮汐砂脊沉积体系。潮汐砂脊在地震振幅属性图上,呈条带状特殊地貌特征;岩芯上为典型的反旋回,旋回上部发育板状交错层理、冲刷面等反映强水动力的沉积构造,旋回下部细粒沉积中则发育潮汐层理、生物扰动等沉积构造;测井曲线上,砂脊底部表现为突变界面,并且砂脊发育区重矿物相对富集。潮汐砂脊砂质纯、物性好,并多发育于泥质背景中,与周围泥岩储盖配置好,可构成良好的岩...
准噶尔盆地环玛湖地区三叠系百口泉组物源分析
单祥, 邹志文, 孟祥超, 唐勇, 郭华军, 陈能贵, 徐洋
2016, 34(5): 930-9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2
摘要:
通过对百口泉组重矿物特征研究、古流向分析、砾石成分特征研究及地层含砂率特征研究,讨论了环玛湖地区百口泉组沉积时期的物源方面和母岩性质。采用重矿物Q型聚类分析,结合重矿物ZTR等值线图以及地层倾角测井古流向分析,指出环玛湖地区百口泉组存在3大物源体系,分别为北部夏子街物源、西部黄羊泉物源以及东部夏盐物源;通过砾岩成分以及重矿物组合类型研究,认为北部物源和西部物源成分存在差异:北部夏子街物源及夏盐物源成分以凝灰岩和中酸性火山喷出岩为主;西部黄羊泉物源成分以凝灰岩、沉积岩和花岗岩为主。西部物源中花岗岩...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成因机制探讨
刘杰, 苏明, 乔少华, 沙志彬, 吴能友, 杨睿
2016, 34(5): 940-9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3
摘要: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北部陆坡发育着17条近似NNW-SSE走向的海底峡谷,构成了区域内的陆坡限制型海底峡谷群。基于研究区内高密度覆盖的2D地震资料,通过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等反射特征的描述和刻画,建立了第四纪以来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将沉积充填序列划分为三个体系域,即低位体系域(LST)、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根据陆坡进积特征、垂向地层叠加样式、侵蚀特征变化、连续性强振幅同相轴的识别和空间追踪,将高位体系域进一步划分为两个沉积旋回单元,HST-I和HST-II。研究表明,白云凹...
塔里木盆地柯坪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台内滩沉积特征
周明, 罗平, 董琳, 周川闽, 杨宗玉, 刘策
2016, 34(5): 951-9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4
摘要:
通过对柯坪地区蓬莱坝剖面奥陶系鹰山组的野外实测可以将其划分为下、中、上三段,每段都具有不同的相序结构和沉积特征,下段主要以含陆源泥质的泥晶粗砂屑灰岩为主,中段为亮晶粉-细砂屑灰岩和层纹石灰岩互层出现,上段主要为中-厚层状似球粒泥晶灰岩,台内颗粒滩主要发育在中、下两段;柯坪水泥厂剖面也可以划分为三段,但界限没有蓬莱坝剖面明显,主体表现为中层状的亮晶砂屑灰岩和泥晶砂屑灰岩交互出现。通过对蓬莱坝剖面和柯坪水泥厂剖面的岩石进行野外露头、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等不同尺度的观测及沉积微相分析,理清了柯坪地区鹰...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储集意义
熊鹰, 姚泾利, 李凌, 侯云东, 肖笛, 聂万才, 赵东方, 谭秀成
2016, 34(5): 963-97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5
摘要:
基于岩芯、薄片及物性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微生物岩沉积特征及其油气储集意义。研究区发育有不同规模的由蓝细菌群落构成的微生物碳酸盐岩建造,由叠层石、菌纹层白云岩、蓝细菌凝块岩以及菌黏结颗粒岩构成了藻坪和微生物丘建造。微生物丘纵向上建造规模较小,单旋回厚度一般小于1 m,发育于潮下高能环境,并由花斑状砂屑云岩、蓝细菌凝块岩、菌黏结砂屑云岩、菌纹层白云岩构成了丘基-丘核-丘坪的向上变浅序列,也常与颗粒滩相伴生构成丘滩复合体。其中,发育于丘核部位的蓝细菌凝块岩和菌黏结砂屑云岩中窗格...
川东卧龙河-洋渡溪区带长兴组台内礁滩沉积格局及有利储集体展布
黎荣, 胡忠贵, 张航, 胡明毅, 陈轩, 朱宜新, 刘菲
2016, 34(5): 973-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6
摘要:
随着川东碳酸盐岩礁滩储层勘探的大力推进,台内礁滩储层成为该区关注的重点之一,但其研究程度较低。本文以岩芯、野外剖面、薄片鉴定资料为基础,确定研究区长兴组早期发育碳酸盐岩缓坡沉积体系;中-晚期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开阔台地相构成该区主要沉积类型。层序地层研究表明:长兴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台内礁滩主要发育于Sq1和Sq2的高位体系域,横向上分布不连续,纵向上发育期次有变化,其中西部构造区带主要发育于Sq2-HST,而在东部Sq1和Sq2高位体系域均有分布,且以Sq1-HST更为发育。物性分析资...
以喉道为参数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例
林潼, 魏红兴, 谢亚妮
2016, 34(5): 983-9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7
摘要:
致密砂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在我国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然而目前致密砂岩气储层的评价仍然沿用常规油气藏储层评价的方法。事实证明常规油气藏储层评价的方法明显不适用于致密砂岩气。本文通过对比常规气藏与致密砂岩气的发育特点,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研究对象,开展多手段的储层孔喉微观分析,认为喉道半径是控制致密砂岩气运聚与富集的关键因素之一。并通过改进的Windland方程以进汞饱和度35%时所对应的喉道半径(R35)为主要参数,建立了适合于研究区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评价方法。评价结果显示,R35=...
陆相坳陷盆地烃源岩内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主控因素——以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高台子油层为例
张金友
2016, 34(5): 991-100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8
摘要:
松辽盆地北部中央坳陷区齐家凹陷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是典型的烃源岩内致密砂岩油。通过对储层宏观、微观含油性分析及含油性主控因素的深入研究,表明高台子油层储层含油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成岩作用及烃源岩质量的综合控制,表现为有利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含油富集程度,河口坝、远砂坝微相砂体内大喉道发育,物性好,为致密油运移提供优势通道,同时储集空间相对发育,为致密油提供更广泛的聚集场所,油气最富集,沉积微相是控制高台子油层“甜点区”发育的关键地质条件。成岩作用控制石油差异分布,机械压实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在油气大规模运...
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发育规律
张春良, 沈玉林, 秦勇, 赵志刚, 杨柳, 谢国梁
2016, 34(5): 1003-101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19
摘要:
基于Y1井煤系烃源岩样品微量元素分析、煤岩显微组分及热解测试结果,结合小波分析的米氏旋回划分结果,系统研究了崖南凹陷Y1井崖三段煤系烃源岩特征及发育规律。研究表明:①以104和260尺度结合岩芯沉积序列及地球化学测试结果,将崖三段划分为2个中期和5个短期米氏旋回,垂向上表现为旋回厚度及烃源岩比例向上增大的趋势,中期旋回上部为烃源岩优势发育层位,其中ⅠA2、ⅠA3和ⅠB2为煤系烃源岩发育的优势旋回;②煤系烃源岩有机显微组分表现为富镜质组、贫惰质组、贫壳质组+腐泥组,镜质组含量为44%~100%,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