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搜索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17年  第35卷  第4期

沉积与沉积矿产
西秦岭北缘武山地区上白垩统沙漠相沉积特征
惠浪波, 郭进京, 韩文峰, 王丽丽, 毕娜, 向光娅
2017, 35(4): 649-66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1
摘要:
西秦岭广泛但不连续分布着一套晚白垩世红层地层。这套红层地层所代表的原型沉积盆地是西秦岭中生代陆内造山期发育的相互孤立的山间盆地拟或是整体统一红层盆地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侵蚀破坏的残留一直存在争议。这个争议问题即关乎到对西秦岭中生代末期的构造地貌状态的认识,也关乎到现今青藏高原东北缘新生代以来地壳隆升初始地质背景。通过对西秦岭北缘武山地区上白垩统红层沉积地层中发育的一套砖红色砂岩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粒度分布等宏观地质特征的较详细研究,结合对这套砂岩的矿物成分和显微结构以及石英颗粒SEM表面结构特征...
华北秦皇岛地区柳江盆地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多期白云化作用
冯诗海, 李红, 蒋佳俊, 雷云, 牛元哲, 杨锐, 刘永杰
2017, 35(4): 664-6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2
摘要:
华北秦皇岛地区的中奥陶统马家沟组以广泛发育海相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和白云岩为特征。在石门寨奥陶系亮甲山剖面,马家沟组自下而上识别出四类碳酸盐岩:含白云石泥晶灰岩(类型I)、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麦粒状”细—粉晶白云岩(类型III)和钙质泥晶白云岩(类型IV)。类型I主要由泥晶方解石构成,含三叶虫和介形类生物碎片,少量自形的粉晶白云石呈“漂浮状”分布于压溶缝合线内,基质中少见。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此类白云石形成于埋藏成岩期压溶作用之后,压溶缝为云化流体提供通道,压溶缝内泥质组分的成岩...
川北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特征及成因机制
庞谦, 李凌, 胡广, 谭秀成, 马腾, 赵东方, 芦飞凡, 陈虹宇, 熊鹰
2017, 35(4): 681-6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3
摘要:
不同成因的钙质结核在研究沉积水体、早期成岩环境及泥页岩的压实程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川北地区旺苍县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钙质结核抛光,发现结核内部具有层理、暗色圈层和张裂缝构造。结核和围岩的层理关系和具有漂浮状的微观结构特征表明,该地区结核是形成于压实作用之前的成岩早期结核。对结核中Al、Ti、Ca、K、Na元素分析表明,结核的元素分布受到结核内部裂缝的影响。结核内部富含生物碎屑和其形成深度为数十米的特征,推测结核主要是在硫酸盐还原带生长。结核具有暗色圈层之间层理不弯曲和元素移动的特征,揭示了结核...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凝灰岩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其意义
王建强, 刘池洋, 李行, 吴桐桐, 吴经理
2017, 35(4): 691-70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4
摘要: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长7段优质烃源岩以含众多凝灰岩夹层为显著特点,其中长7段底部长73层凝灰岩最为发育。凝灰岩的形成时代及火山物质来源,对探讨延长期湖盆优质烃源岩形成、富烃凹陷发育及周邻同期构造—岩浆事件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盆地南部铜川何家坊剖面长73层凝灰岩夹层为重点研究对象,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及主微量元素等方法,明确了该区凝灰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对凝灰岩夹层及其间的砂岩层开展了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该区凝灰岩蚀变强烈,但仍具凝灰岩结构及中酸性火山岩特点;获得的两个凝灰...
吐哈盆地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特征
徐希旺, 陈世悦, 王越, 张关龙, 鄢继华, 汪誉新, 李佳, 邓远
2017, 35(4): 705-71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5
摘要:
通过野外露头详细观察、薄片鉴定、X射线衍射分析、微量元素分析等技术,对大河沿地区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沉积构造、岩性岩相类型及沉积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塔尔朗组细粒沉积岩矿物成分以石英和方解石为主,含少量长石及黏土矿物;沉积构造类型包括较强水动力下的粒序层理、小型交错层理、脉状层理以及静水环境下的纹层状构造;以颜色、矿物成分、沉积构造等因素为依据将细粒沉积岩划分为5种岩相,包括灰黑色薄层状混合细粒岩相、深黑色页状黏土岩相、灰黑色纹层状混合细粒岩相、灰色薄层状粉砂岩相、灰白色页状灰岩相;岩...
现代沉积与环境
杭州湾庵东滨岸潮间带现代沉积物中的生物遗迹特征
王海邻, 王长征, 宋慧波, 胡斌
2017, 35(4): 714-72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6
摘要:
杭州湾庵东滨岸潮间带软底质沉积中发现的造迹动物有泥螺、珠带拟蟹守螺、弹涂鱼、宁波泥蟹、沙蚕、竹蛏、虹光亮樱蛤、海葵以及鸟类和植物等,包括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环节动物、脊索动物、腔肠动物等5个动物门类,共计8属,营造的生物遗迹主要有运动迹(爬迹、拖迹、足辙迹)、居住迹、觅食迹(进食迹)、生殖迹、停息迹、排泄迹、逃逸迹以及鸟类足迹和植物根迹等。分析表明潮间带不同的沉积环境,造迹生物及其遗迹的主要类型、空间分布、丰度、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差异。1)研究区潮间带不同的沉积环境,造迹生物种类与分布不同,其遗迹...
沉积过程中有机碳及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变化特征——以南海南部为例
李文宝, 王汝建, 万随
2017, 35(4): 730-7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7
摘要:
由水体到沉积物,不同沉积阶段的沉积过程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比南海南部(SCS-S)水体沉降颗粒物、海底表层沉积物和岩芯柱状沉积物(上部3 m)中Globigerinoides ruber氧、碳同位素(δ18O、δ13C)值和有机碳(TOC)含量及堆积速率的变化,系统分析了TOC、δ18O、δ13C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在沉积过程中的变化特征。结果显示:1)整个沉积过程中,TOC及同位素等环境演变指标参数的变化情况并不一致。不过,由下层水体沉降到海底表层的过程中,TOC及堆积速率(分别由4.20%、0....
油气地质、地球化学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摘要:
页岩油气的勘探开发推动了泥页岩沉积机理研究的快速发展,使得细粒物质的搬运和沉积成为当今沉积学界和油气工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尽管海洋环境下的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成果频见报道,但有关我国新生代湖泊环境中的泥质重力流沉积尚未引起沉积学界的关注。故本文在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基础上,以岩芯观察和薄片鉴定为重点,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特征;探讨了湖相泥质重力流沉积的形成机制;以期为湖泊沉积学研究和陆相页岩油气开发提供参考。研究发现,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发育泥质块体流、...
冲积扇沉积向滨岸沉积的转变——以华北克拉通南缘中元古界兵马沟组为例
岳亮, 刘自亮
2017, 35(4): 752-7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9
摘要:
中国华北克拉通南缘的前寒武纪沉积地层发育齐全、出露较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但前寒武纪的沉积地层年代久远,缺少佐证的生物依据,对沉积环境的判断更多依赖于构造背景、地理环境、岩石类型和沉积构造等,导致前人研究有较多的争议。以华北克拉通南缘汝阳群兵马沟组为例,通过精细分析岩石特征、古水流和沉积相,结合相关地层的区域对比及古地貌的重建,解释了兵马沟组的沉积成因和环境转换。汝阳群沉积地层不整合覆盖在华北克拉通南缘太古宙变质结晶基底或古元古代熊耳群火山—沉积岩系之上,兵马沟组作为汝阳群底部的地层单元,受地...
东非鲁武马盆地海底水道—朵体体系粗粒浊流沉积物波特征及主控因素
孙辉, 刘少治, 马宏霞, 鲁银涛, 许小勇
2017, 35(4): 763-77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0
摘要:
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粗粒沉积物波的研究可以深化浊流搬运过程的认识。利用先进的地球物理成像技术,通过地震地貌分析,对东非鲁武马盆地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这种后期易被改造的特殊沉积体进行识别和解释,结合粗粒沉积物波的形态、尺度、移动方式、厚度变化、平面分布等特征,探讨其成因和影响因素。鲁武马盆地近海底水道—朵体体系内的粗粒浊流沉积物波具有多变的地貌和逆行砂丘的底形。水道内粗粒沉积物波规模较小,分布范围局限;水道—朵体过渡带的粗粒沉积物波规模大,波高约45~110 m,波长可达一千余米,总体规模大于其他...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杨宇宁, 王剑, 郭秀梅, 熊小辉
2017, 35(4): 772-7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1
摘要: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泥页岩的矿物成分主要为石英和黏土矿物,其次为长石,此外还含有少量黄铁矿、硬石膏等含硫矿物,以及极少量的碳酸盐矿物。沉积学及矿物学研究表明,五峰—龙马溪组的沉积环境以浅海陆棚为主,而浅海陆棚属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可以更好地形成页岩气;页岩含石英量较多并且脆性指数较高,因此有利于形成裂缝以利于渗流。与相邻的涪陵地区相对比,两者可比性较高,并且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石英等脆性矿物含量大于涪陵地区,而黏土矿物含量、碳酸盐矿物含量远小于涪陵地区;渝东北...
长庆油田长7段黏土矿物X衍射分析K因子的求取及应用
林思达, 关平, 牛小兵, 付玲, 梁小斌
2017, 35(4): 781-78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2
摘要:
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烃源岩的长7段泥页岩,目前被证实可以作为页岩油储层,这就使得定量分析长7段岩石中各类黏土矿物含量变得十分重要。由于不同地区黏土矿物结晶程度存在差异,导致传统X衍射定量分析的行业标准并不具有普适性,因此要精确测量长7段黏土矿物含量,就需要针对研究区具体情况,实测一套符合该区情况的K因子。利用X衍射定量分析中的K因子法,以石英为内标物,求取长7段岩石中各类黏土矿物的K因子,进而计算出了各矿物的含量。此外,通过X荧光光谱矿物化学配平以及热重分析两种方法对相应样品进行了黏土矿物的定量和半...
泰国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碳酸盐岩沉积相特征
胡双全, 杜贵超, 甄胜利
2017, 35(4): 789-79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3
摘要:
通过研究区3口钻井岩芯、测井、录井资料分析,结合薄片鉴定、阴极发光、X衍射、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等分析手段,对呵叻盆地二叠系碳酸盐岩沉积相发育特征及沉积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呵叻盆地二叠系Pha Nok Khao组发育缓坡型无障壁碳酸盐台地沉积,研究区位于碳酸盐台地前缘斜坡部位,以海水浪基面为界,可划分为台地前缘浅水斜坡亚相及较深水斜坡亚相。浅水斜坡亚相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或附近、水动力弱、弱还原—弱氧化的台地前缘斜坡环境;较深水斜坡亚相组合指示沉积环境为位于浪基面以下、水体较深...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碳酸盐沉积物成岩作用与孔隙流体演化
强深涛, 沈平, 张健, 夏茂龙, 冯明友, 夏青松, 陶艳忠, 夏自强, 林怡
2017, 35(4): 797-81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4
摘要:
以四川盆地川中高石梯—磨溪地区钻井岩芯和水样资料为主,盆地周边地面剖面露头资料为辅,采用微量元素、阴极发光、包裹体、同位素等分析手段进行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灯影组碳酸盐岩的成岩作用变化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孔隙流体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灯影组碳酸盐岩沉积物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过程中广泛地受到孔隙流体和成岩作用变化的影响,发生过海水的胶结作用、早期大气水成岩作用(溶解作用和沉淀作用)、表生喀斯特化作用、构造控制的热液白云石化和密西西比谷型矿化作用、碳氢产生时的溶解作用、油热裂解时焦沥青...
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方法
李桥, 王艳忠, 操应长, 程鑫
2017, 35(4): 812-8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5
摘要:
综合利用岩芯观察、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技术方法,以孔隙度、储集空间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孔喉分布特征以及含油性特征等为综合分类依据,将东营凹陷盐家地区沙四上亚段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划分成3大类7小类。Ⅰ-1类以中等偏弱压实—弱胶结为特征,原生孔隙相对发育;Ⅰ-2类以中等压实—较强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以及晶间孔相对发育;Ⅰ-3类以中等胶结—较强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石溶孔相对发育;Ⅱ-1类以中等偏强压实—中等溶蚀为特征,长石、岩屑溶孔相对发育;Ⅱ-2类以中等偏强胶结—中等溶蚀为特征,碳酸盐、长...
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致密油系统的成藏特殊性
高岗, 向宝力, 李涛涛, 任江玲, 孔玉华
2017, 35(4): 824-83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6
摘要:
通过烃源岩条件、储层特征与原油类型分布及其来源、源—储配置关系的系统分析,分析了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上、下段致密油系统的自生自储与层控成藏特征。结果表明,芦草沟组咸水湖相沉积中的不同岩性均有不同含量的原始有机质,其中的泥岩有机质丰度和生烃潜力最高,为主力烃源岩,母质类型具倾油特征,处于生油阶段。位于烃源岩层系内的砂岩类与碳酸盐岩类储集层主要为低孔低渗—致密背景,含油性与物性差异存在密切关系。源—储配置表现为互层和泥包砂特征,具有源、储邻近叠置分布的致密油聚集条件。芦草沟组上、下段的原油...
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中国东部断陷湖盆新分子化石
杨永才, 李友川, 孙玉梅, 吴克强, 刘丽芳
2017, 35(4): 834-8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7
摘要:
渤海湾盆地海域断陷湖盆歧口凹陷古近系烃源岩及原油样品中,检测出丰富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C30TPP)具有两个异构体,能有效地区分渤海湾盆地海域歧口凹陷沙三段(Es3)烃源岩和沙一段(Es1)烃源岩形成的混源原油,是湖相原油的油源对比研究中的新分子化石。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与水体盐度之间有密切关系,沉积环境水体盐度越高,其丰度越高。随热演化程度增大,原油的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丰度逐渐降低。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TPP)具有湖相有机质输入的很强专属性,可...
长直链烷基苯及其异构体母质来源研究及地球化学意义
张婷, 王作栋, 钱宇, 王永莉, 王晓锋, 李晓斌
2017, 35(4): 843-8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8
摘要:
烷基苯系列化合物广泛分布在岩石圈中,但其母质来源和指示意义仍存在一定争议。对四川盆地晚三叠世须家河组和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延长组烃源岩样品进行了岩石热解及GC-MS(GC-MS-MS)分析,检测出一系列的长直链烷基苯及其异构体。烃源岩基本地球化学参数表明四川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样品均遭受过较强程度的微生物降解作用,有机质类型以腐殖腐泥型为主,埋藏期间经历过一定程度的黏土矿物催化作用,以弱氧化的淡水沉积为主。此外,两个研究区样品中长直链烷基苯及其异构体的相对含量呈现出相反的分布模式,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支链烷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王成, 王万春, 王建丰, 樊海龙
2017, 35(4): 853-8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9
摘要: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6口井烃源岩岩芯样品饱和烃的GC /MS分析,系统论述了烃源岩中支链烷烃的鉴定方法和依据,检测到碳数分布范围为C15~C21的中等链长的支链烷烃,主要包括2-甲基(异构)、3-甲基(反异构)、高位取代单甲基支链烷烃、双甲基支链烷烃和无环类异戊二烯烷烃;其中异构烷烃和反异构烷烃碳数分布范围较广且短、中、长链都有分布。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其他有机地球化学指标,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马家沟组中等链长的单甲基支链烷烃来源于一些特殊细菌和藻类,其中蓝细菌为最可能直接输入母...